宣纸与泾县
2023-11-09 11:34:35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许文婷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175538

泾县是纸的故乡,我很向往。

我去过泾县两次,印象非常深。 

第一次去泾县,那是2008年4月。

我们耒阳是蔡伦的故乡。为了纪念蔡伦,准备在蔡伦纪念馆内建一座纸博物馆。宣纸是纸的重要种类。因此,我与罗秋生、廖翠花前往泾县考察参观,顺便买些用来展览的展品。

泾县文化局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。王局长听说我们来自蔡伦故乡,亲自当向导,带我们走访红星造纸厂,还有宣纸大市场。

王局长向我们介绍泾县的历史文化时,很兴奋很自豪。泾水出芜湖,县因水立名。泾县素有“汉家旧县江左名区”之称,享有“山川清淑秀甲江南”之誉,是中国宣纸之乡。2006年,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;2009年,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

我们坐着泾县文化局的车,在王局长陪同下,驶过泾水大桥,过了几条大道,直接来到中国宣纸集团公司(原安徽省泾县造纸厂)。这个厂产生的红星牌宣纸品牌质量好品质高,是泾县宣纸业历代引以自豪的宣纸品牌代表,被誉为“文房之宝,艺术之光"而驰名中外,传扬神州。厂区很大,包括乌溪水与众多山岭。乌溪水清澈见底,座座山岭长满了青檀树,再往岭的深处是大片大片苦竹。空气清鲜,除了传来造纸的声音,还算安静,环境非常好。

进入厂区,中间小广场竖立着一个高大的蔡伦像。我们感到非常亲切,赶快合掌叩拜。旁边的生产厂房,办公大楼,多为老建筑,厂区外有展示造纸流程的宣纸文化园。王局长听说我们建纸文化博物馆,也想建一所纸文化博物馆。我们说,你们最好建一个宣纸博物馆,这是你们泾县最大的特色。后来听说,在厂区外真的建起了中国宣纸博物馆。

公司刘副总经理带我们参观,并向我们介绍宣纸的历史。他说:欢迎蔡伦故乡的朋友前来交流。宣纸也是与蔡伦有渊源。相传东汉末年,蔡伦死后,其徒弟名叫孔丹,因见其师父的画像逐渐变色遭虫蛀,十分痛心。决心制造出一种能抗老化、防虫蛀、避腐蚀,又洁白如玉的纸来,重新为其师父蔡伦画像修裱,以表怀念。孔丹千辛万苦来到泾县,发现了青檀树枝倾倒在山溪形成的洁白纤维素,受此启发,选择青檀树作为原料,经反复试验,终于造出了上等佳纸,并称为“宣纸”。后经历唐宋元明清一千多年的发展,宣纸工艺越来越成熟,造出了一大批名纸。尤其是红星纸更响誉全世界。

刘副经理接着说:造出一张上好红星纸不容易。传统法生产及工艺流程非常复杂。需要一至两年时间。其工艺:制造毛皮、制造胚皮、制造青皮、制造燎皮、制造皮料、制造草胚、制造青草、制造燎草、制造草料。其程序:配料、制纸、整理纸。其中制纸程序为:纸料→调料→抄纸→压榨→烘纸块→浇水鞭打→盘帖→晒纸→毛纸。每个环节皆要把关,每道工序皆要到位,每种材料皆要上等。如此这般,才能出好纸上等纸。

我们带着好奇心参观了每个车间。特别是抄纸车间。那是一个抄四尺整张的车间,我们目睹了抄纸的全过程。只见两个工人共抬一张竹帘来进行抄纸。站在槽右边的为撑帘人,站在槽左边的为抬帘人。捞纸前将帘子和帘床合在一处,用帘尺撑直,摆动入槽。入槽时,竹帘内低外高捞起浆液微微摆动,如此重复几次,一张湿纸即已抄成。在我家乡有小作坊古法抄纸,那规格小,只需一个人。在泾县看到的最少是两个人。规格越大,工人越多。听刘副经理介绍,生产丈六宣纸时,14位工人同时在纸槽里捞纸。抄那张创吉尼斯记录世界上最大宣纸时,44位工人齐上阵,那场面十分壮观。其规格十四来长,四米宽。听说现在又打破纪录了。其实规格的大小,取决于帘子的大小。帘子是抄纸的重要工具。它采用泾县特产苦竹丝编织而成。编织工艺要求非常高。我们在红星纸厂看到李可染、齐白石、潘天寿、启功等大师们专用纸帘,这些纸帘的右下角编织了姓名,所以制作出的纸就自带书画家的姓名。这是书画家保真的专用纸,非常珍贵。

从宣纸集团公司出来,逛了逛泾县宣纸大市场。几百个摊位,摆满了名目繁多的宣纸。有手工制作的,也有机械制作的;有生宣也有熟宣;有优质品牌的,也要大众化的。应有尽有,那就是个宣纸大世界。我们选了一些用作展品的各类别各规格的纸,特别购了一张十米的大纸。经过两天的参观考察,我们满载而归。

第二次去泾县,那是2017年12月。当时我在北京宋庄开工作室。听周兢教授说,泾县一个宣纸厂周厂长喜欢我的画,愿意用纸交换。

刚好年底要回老家了,顺便去泾县看看,拜访一下周老板及另外几位宣纸界朋友。收藏一批宣纸,经过一段时间去火气,宣纸好用,也是一件好事。于是,由周教授与其夫人,轮换驾车。从宋庄到泾县,大约10个多小时。到达泾县时,已是华灯初上,泾县这座山城已经笼罩在夜色之中。周厂长早已在宾馆等候。第二天一早,我们驱车来到了周厂长的纸厂。此厂位于小岭山脚。属泾县丁家桥镇小岭村。距城区十公里左右。不要小看小岭,那可是中国宣纸的发祥地。这里四面环山,山重叠翠,清水长流。满山青檀树,三条大溪流。小岭素以“九岭十三坑”而著称。

我们提出,先到小岭山上看看青檀吧。

周厂长说,“好呀,我正准备带你们去看看。”

我们沿石阶往上走,小溪却沿着石阶边沿往下流。这是条小岭古道。沿着这条古道,可看到多处造纸遗迹。开始是一段较为平坦的路,继而沿石阶向上走,不远处,右边是一个稍大的平地,左边是长满青檀的山坡,平地晒满了青檀皮,平地连接山坡的地放着一堆堆刚刚砍来的青檀枝。山坡上的青檀树,已生长多年,每年砍枝,每年又生长,已长成树桩形状,一根根树枝向上生长着,在微风中摇戈,很好看。一些刚刚砍完枝的树,就像一个个树桩,扎在山坡上。

我们继续往山上走,前面有一块碑,上面写着“泾县小岭许湾古宣纸帋槽旧址”。泾县最早的造纸厂就在这里。

再往上走,有一个古祠,供奉着蔡伦像。古祠旁有一棵高大的古青檀树,几棵古柏树,增加了古祠的肃穆感。据说,宋末时期,最早来小岭造纸的是曹大三,而后曹氏家族生产经营宣纸产业不断壮大。为纪念中国造纸始祖,世代传承纸业,举家族之资,于明代在此建有一所古色古香的蔡伦祠。曹氏子孙于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日停止,由业主率纸业工人携各色供品、香烛前往祭祀。

回到周厂长的宣纸厂,先是参观了工厂的各个车间,还有仓库。这次主要参观的是纸品加工车间。宣纸再加工,产品各种各样。主要有册页、折扇、蜡笺、信笺、对联、卡纸、泥金纸、九龙纹等。具体加工流程不一一介绍。周厂长让我们从仓库里挑选了几十刀四尺生熟宣。

本想在泾县多停留几天,可天气预报有大雪。于是,我们告别泾县的朋友们,开车离开。在前往武汉的路上,下起了大雪。周教授夫妇滞留在武汉,我从武汉乘高铁回到了家乡。(贺辉才

责编:许文婷

来源:耒阳市融媒体中心

要闻
综合
专题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